外交議題:應評估習近平的能力,不僅關注中國的野心

根據提供的內容,以下是改寫後的結果: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(CFR)研究員劉宗媛指出,中國政府最近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能夠實現短期目標,但難以解決長期問題。在制定與中國相關的政策時,美國政府需要評估習近平的野心以及其實際能力與限制。劉宗媛在最新一期的「外交事務」期刊中撰文,題為「為何中國不願放棄失敗的經濟模式」,分析了中國面臨的經濟困境及財政刺激政策的效果。她指出,預計中國將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宣布重大的財政刺激政策。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即將於11月4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,外界預期中國將公布財政刺激政策的細節。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接受訪問時表示,此輪政策的規模將相當龐大。然而,劉宗媛分析指出,中國目前面臨著一個最迫切的經濟挑戰,即因消費信心不足而導致國內需求疲軟。這個需求的問題造成了一個信任危機,其根源在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,使中國人民對自身經濟狀況與未來感到擔憂。另外,中國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是一大挑戰,例如工業產能過剩。這兩者互相強化,使中國經濟陷入了惡性循環。然而,中國目前的財政政策主要著眼於刺激消費,基本上排除了對家庭的直接支持。這代表中國政府仍然會遵循舊的經濟政策:國家主導投資。中國人民銀行最近採取了兩項措施,其中包括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措施。然而,這些中國特有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刺激實際消費需求的作用相對較小。至今,中國官員仍不願意討論直接向一般消費者發放現金。這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表示對發放現金的反感,並警告黨員不要陷入「養活懶人的『福利主義』陷阱」。且直接發放現金將會使消費能力從政府轉移到消費者手中。這可能會使習近平對國家總體方向的控制力下降。此外,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緊張,對許多地方官員來說,實現工業進步和確保供應鏈安全比刺激消費者支出更重要。如果北京要直接向家庭發放現金,將面臨著繞過地方政府的挑戰,並可能產生分配不當甚至公然挪用的風險,限制實際效果。總括來說,中國政府最近的財政刺激政策或許能實現短期目標,例如股市持續上漲、房地產市場穩定、消費者信心暫時提振以及2024年GDP成長率達到5%。然而,長期來看,這可能不會增加家庭支出。由於地緣政治緊張,中國的長期經濟前景仍不確定。文章提醒,下一屆美國政府將面臨一個在經濟增長放緩中掙扎的中國、一個不安的中產階級,以及一個似乎更致力於建立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是繁榮社會的領導人。面對這些複雜情勢時,美國政府制定與中國相關的政策時,除了評估習近平的野心,更需要現實地評估他的能力與限制。文章指出,如果中國的經濟狀況持續惡化,習近平或許會轉向,軟化對西方的敵意。華盛頓應該避免過度關注中國的威脅,而忽視未來重新定義美中關係的潛在機會。